close
當社會發生一些眾所矚目的事件時,
台灣眾多媒體總是能在瞬間啟動那強大的傳撥機制,
但,每當這個時候,我們總可以看到許多記者,
搶問、逼問、強問、亂問或是質問一些自曝無知或毫無人性的問題,
但,這真正的問題是在記者嗎?
驚聳、辛辣似乎已成了近來媒體存在的必要條件,
從水果日報進駐台灣,大家不止一次的批評其狗仔和太過於寫實的評論方式,
但事實證明,這樣的報導方式卻穩當的令其登上報業龍頭的角色,
當這樣的型態成為一種生存方式,逐漸衍生為習慣時,跟進往往就是其謀生之道,
同樣的狀況當然也發生在電子媒體上,當各家電視台掌握同樣的訊息時,
上級又交付下收視率的任務,記者就必須變成導演,滿足電視台對各種聳動新聞及畫面的需求,
不得已做出忘卻倫理而絲毫不尊重受訪對象的舉動,企圖壓榨出更多的訊息,這就是所謂的手段,
但這些舉動似乎就是建立在那好奇的慾望,看似殘酷的背後,也只是在滿足我們想知的權利,
如果你和我一樣,開始覺得那些密集轟炸的電視新聞台宛如一座座高污染的重化工廠,
日以繼夜排放著不自在的廢空氣,你已經無法忍受像這樣的公害,卻又不知如何是好,
或許我們就來想想,要改變,一切還是從自己開始吧…。
全站熱搜